四策[24]

#四策 荥阳城头飘扬着大汉天子的旗帜,韩信三箭将风中飘扬游移的细绳射断,令大旗坠落,而后,他自己这边也徐徐升起了旗帜——楚王的大旗。射箭的时候,许多兵卒都围起来,看他挽弓搭箭的姿态。他与一般的神箭手还不相同;其他人射箭,只是拉满弓,然后尽量地瞄准,松手以后,就将箭矢的命运交付于天。他们当中有的或许对自己的技术十分自信,但和韩信的射箭还不一样。看他那扯满弓的姿态,青年人丰美健壮的臂膀在铠甲下起伏而随着弓矢一起拉扯出圆满的波浪,就感到他简直不是把箭射了出去,那一刻,他仿佛是以自己的神灵化为箭矢本身,飞向他的目标。就是那高高地耸立着的,久攻不下的城楼之上。

那箭的灵魂,在飞上高高的旗杆头时,看到了什么?

韩信是楚国人,围绕他的身世有许多传说,有人猜测他也许是楚国贵胄的后代,也有人相信他只是个走了狗屎运的穷光蛋;不过这一切假设都得不到证实,韩信本人对一切猜测都不置可否,他完全是一个劈空而现的奇迹。大将军攻无不克的传说,就像他那本人那样神秘,且带有一种天授般的笃定。

现在,军心振奋。人人都知道留侯,在这个草创伊始的汉朝,留侯的计策简直是神话故事。能仰望神话固然是件不错的事,将这个神话围困在城中,让他插翅难飞,更能满足人们饥渴焦躁的心灵。看样子韩信就快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荥阳城中的存粮要撑过两个月即是极限。只要他自己这一边也能咬牙再撑上一段时间。围城的人总不被围的人要多些余裕的。而且冬天很快就要来临,留侯难道不想回到那熟悉亲切的长安城去过冬吗?他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刘邦还活着的时候,他在家里照看孩子,养了一后院的杂草,渐渐地已令人家将他淡忘,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他是个策士,和陈平二人,可说是满朝文武中刘邦最晚猜忌到的两个人,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没有军功,自己住在长安,家眷也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有多少财产、每天见什么人、陈平私下收受了谁的贿赂,全都被皇帝看在眼里,时不时地,他就要拿这些“见闻”来炫耀一下,就像饲养了许多猛兽的人,敲打外面的铁栏杆一样。

那套严密地控制他的臣子的系统,是张良献给他的。这是江山永固的根基。

刘邦看罢了那帛书,就说:

“子房!你坐。”

张良在他身边坐下。自从踏进长安,他和原先不一样了;这是种微妙的态度变化,好像冰雪骤然消融,虽然看起来还是冰凉的水,但不一样了,完全地不一样了。就像从前,他要坐就绝不会坐到刘邦身边来,垂首望着火盆里明灭的炭块,作出一副引颈就戮的姿态来。刘邦认识他,是在一个绝不平常的情形之下,此后数年,不管还能不能亲身提剑作战,他也一直没有忘却身为武人的自觉,经常梳利落的发髻,将衣袖绑起来,腰佩长剑陪刘邦在军营中行走。即使是要穿上女人衣服,根据情形的需要去扮演一个较弱势的形象的时候,他双眼中的力量也依然没有消失。他的眼睛常常像一把刀,不过刀柄在刘邦这里。所以他能非常自然地揽过他来,在自己怀中,问:

“子房,天底下人人都说你是最聪明的人,我看哪,你却有笨的地方。”

他得意洋洋地说着,抚摸他的头发。

“陛下是说,我设计了这套监视百官的系统,把自己也陷在了罗网之中,所以笨。是吗?”

刘邦慢慢地以自己的五指,向下梳理着他的长发。其实人家的头发本来不乱,他一摆弄倒糟了,可他就是想摆弄摆弄。幸好张良的头发非常好,如墨样黑,似水般滑,纷纷地,从他指尖团团而落,荡到腰间,如水波般纷拂着。

刘邦哈哈大笑,“你这不是明白吗?既然明白,还这么做?”

张良忽然抬眼望了他一望。这一望几乎令人心碎,仿佛牡丹在梢头盛极,压低了枝儿。人们都知道,它将要从那枝头跌落,而在尘土中枯萎和腐烂。张良也是如此,那一眼形同告诉刘邦:他一生的事已做完了。

他把自己做一把利刃,交在刘邦手里,以报暴秦灭国亡家之仇,现在大仇得报,他也将抽身而去了。可是,天下之大,该去哪儿呢?是他亲手缔造了这个帝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能跑得到哪儿去呢?唯有死,唯有那飘渺的仙山,才是真正的归所。萧相国的准绳约束不了,皇帝的法度也命令不着。

刘邦直直地望着他。他志得意满,当皇帝,他还不算老,此刻,他正在人生的盛年。有些事情,他就是要亲口听他说出来,就像一个抢劫的把他的受害人一直逼退到墙边一样,这是种血淋淋的爱好。他就是要听他亲口说。

张良微微地笑了,伸手抚摸着他君主的脸。在他的眼角有皱纹;他的嘴巴总是紧紧地抿着,只有在热闹的场合,才骤然地分开,爆发出一阵多少有些神经质的大笑。笑,在刘邦是策略性的。真正放松的时候他从来不笑。

他说:

“陛下,我把最后能给您的,也给了您了。”

“最后!最后!”刘邦叫道,仿佛被他骤然地刺了一下似的,他恼怒地抓着张良的肩膀,把他压倒在地下。他像一束柳枝般地俯伏了。“你又说起这话来了!咱们的好日子明明刚开始。这个国家还年轻着呢,你和朕,也都年轻着呢。”

张良仿佛再也无法忍受他这么地说了,于是伸手掩住他的眼睛,而吻了他的嘴。

那之后,张良就甚少上朝,而且对一切事情撒手,几乎总在生病。刘邦一开始生他的气,气他不肯与自己共享繁华。后来心想这些都算了,只怕他死。他知道,他只是被太沉重的过去终于压垮了。

韩信在长安他那将军府中蛰居,张良又何尝不是如此?看起来,他已完全只似一副对人间漠不关心的皮囊,剩下的唯有等死。可韩信又将他的心渐渐地唤得活了。这个年轻的将领,进城的时候浑身披挂着镣铐,被塞在一辆小小的马车里,艰难地要从狭窄的窗里钻出来看他的脸,问他,你冷不冷?春天,给他留飘过院墙,落在他那光秃秃的庭院中的柳絮;晚上,给他留不知道哪儿弄来的点心。临到了要出征,又眼巴巴地托了人来问:我害怕,我不该死;我想活。

一如许多、许多年前,他那年幼的弟弟,躺在在怀中,咬着嘴唇,哭着说:“阿哥,我不想死……你救救我……”

阿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死,他不懂世上许多作孽的人里面,唯有自己不配看到第二年的春光,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无所不能的哥哥,整个洛阳最美丽、最勇武、最聪明、心气最高的少年,他什么都能办到,可就是救不了小弟的命。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救他出这人间的尘埃。

一箭射落大旗,那旗子飘飘落落,在城楼上一人的身上,犹如一卷红纱,披落在他头顶和肩膀。他披着这面鲜红的旗子,向下望着韩信,和他们吆喝着升起来的一面楚军的旗子。这旗子是军中造饭的大娘赶制的,由于没有那么大块的布,只许多人东拼西凑的,弄出好大的一面旗来。昨晚,大家一起讨论楚军该有一面怎样的旗子,大家的一致意见都要它大。大得罩过这片大地才好。韩信笑道:

“纵有这么大面旗,哪有那样好风,将这旗子扬起来呢?”

如今,大家都带有一种特别的欣慰,看着楚军的旗子升起。

灌婴的欣慰当还特别点——他可是连缠剑的布头都贡献出来了。那是他唯一会爱惜的一块布。

好大一面旗子,在空中飘扬着。亏得要入冬了,山谷里是好大风。

张良也在城楼上鼓掌道:“韩将军好箭法!”

韩信得意道:“本来的事。张先生,请你投降吧!”

张良奇道:“这是什么道理?韩将军箭射得准,我就该投降?”

韩信又想了想,说:“那我再舞套剑法你看?”

他还真的要去取剑来,张良笑道:“好啦,将军的哪套剑法我没见过?”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两支军队也这样僵持着。韩信差不多天天在城下叫阵,不过他叫阵的方式近乎调情,而且总是直白地叫张良投降。他实在不明白。

在长安,张良一生的事已完了,因而心灰意冷,只在等死了,是为了韩信的事情,才又起来做事。韩信不明白他为什么肯为自己活,却不肯到他身边来。因而只是一天天地喊他投降。他走了,才接上其他将领车轮似轮番的叫骂声。

不过,他们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看天了,像最普通的一个农民,要求上天给一个好收成。有时候打仗也是这样的。是今年的雪来得早,还是荥阳城中的粮草尽得早?

其实,即使张良因为城中粮草告急,的确有了投降的想法,他也不可能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否则整个荥阳城都将变成他的敌人。不过张良总是出人意料。他伏在城墙上,笑盈盈地道:“这提议有理,今冬看起来很难过……韩将军,我若是投降,你给我什么?”

韩信不假思索地朝他摊开手掌。这又是一个唯有在他二人之间才往来无碍的暗语。若是韩信光明正大地答复了他,难免要令己方军心摇摆,因此他只能付诸不出口的语言。像这样张开空空的两手,然而谁都知道他有能力用这双手把握全世界,罔论这个帝国。现在他朝张良张开他的一双手,几乎也等于捧出一颗心。张良道:“韩将军,我有个故事讲给你听。”

这个故事,乃是他与还是汉王的刘邦之间的交谈,不是他自己说出来,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且说当年汉王说客,有名的高阳酒徒郦食其还活着的时候,曾向汉王进言,要他刻制六国印鉴,四处游说六国后人起兵,一起分担项羽的压力。张良来了,刘邦得意洋洋地向他谈起这桩妙计。张良却一连串说了八条不可行的理由:分封要在天下安定之后。安定的天下里,君王能制仇敌之死命;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能散府库以赐贫穷;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能休马无所用;能放牛不复输积。他垂头望向城下:今日我投降了,韩将军能给我这些吗?

韩信诚实地说:“不能,仗还远远没有打完。”

张良笑了,“正是如此。将军呀,我一生志愿便在于此。即使为了正义的信念,我也不可能……亲手摧毁它。不然,那些死了的人,就死得太可笑了。”

这对他而言,已算十分激烈的表白。韩信默然良久。道: “我懂了。”

他忽然一挥手,身后走出一队着盔甲,整装待发的士兵。且对张良道:“张兄,你如果不投降,这些人将前去堵塞护城河的河道,令荥阳遭受水淹之灾。”

张良轻描淡写地道:”不要紧,我在这里被围困两个月了,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建起合用的水闸。“他接着反问道:”韩将军,您如果不退兵,我也要以火油倾倒在阵地上,令你的士兵惨死。“

韩信笑了:”最好再去检查一下那些火油。……我有云梯。“

”我有训练好的弓箭手。“

”我有攻城锤。“

”这儿的后山上,则颇有些石头。“

”我有精兵。“

”我有后退者斩、执行无私的军法。“

韩信嘟哝道:”这不是我定的军法吗?“他叹了口气,”还有什么?“

张良道:”没有了。“

韩信说:”我也没有了。“然而两人彼此对视,从对方闪闪发亮的眼睛中,依然能读出危险的讯号。双方都还留着几张秘不示人的牌。于是又都一齐笑了起来。

灌婴听他们唠唠叨叨好似聊天般地说话,自己坐在那磨剑,陈平路过,道:”灌将军,你这么严阵以待地干什么?“

灌婴一愣:”你小子傻啦?不是一会儿要打么?你啊,要是不打算上阵,就给我找个石头躲着。“

陈平微微一笑:”说将军您傻,还真没让人意外。那边早都已经打完了。“

”打完了?就聊聊天就叫打完了?“

陈平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别想了,你不懂的,啊?“灌婴剑也不要了,追过去打。陈平跑过不疑的营帐,抓过他来当挡箭牌。不疑道:”两位还不快去做准备,倒在这里好悠闲。“

陈平左躲右闪地。”你看我像悠闲的样子?“却又循循善诱地道:”张将军,您这是什么意思?做什么准备?“

灌婴道:”自然是他娘的攻破城门的准备了!“两人都不理他。不疑目光闪动,道:”依我看,倒是撤军的准备。“

他长长地叹口气,多少有些认命般地道:”韩将军也太大费周章了,这样的妙计和苦功,折腾一场,就为了把我爹围起来问他投不投降。两个聪明人互相误过来误过去。“说完又叹气。陈平幽幽地道:”我看不见得,两人谁也不太像聪明的样子。“

不疑道:”我这个当儿子的,敢说比韩将军还要了解我爹一点——这话他听来大概不会高兴的。不过我爹要的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要太平胜过公平。这可怎么办呢?韩大将军如果不打仗……哪有利刃不嗜血的呢?公平是很紧要、很紧要的。“

说罢若有所思地望向城墙,张良已经下去了,一些士兵走来走去地不知在干什么。搬来许多大木,在城楼上搭起来,且以彩色绸缎装饰。陈平在他旁边接下去道:“跟咱们没关系的事情最好少琢磨,不然还能把你活活沤死了。走吧,跟我去清点辎重去。”不疑却不动,道:“他们要干什么?”

陈平连眼皮也不掀一下,道:”明天有雪。“

“那可遭了,何以见得?”

”看天色啊,傻小子。至于他们在稿什么鬼……那是个祭坛吧。今日在那装神弄鬼一番,明儿就能说雪是他留侯请来的。“

不疑吃了一惊:”那怎么办,总不能如此眼睁睁地看着涨他人志气!“

”如果这能让大将军放弃他那些美梦,乖乖撤军,按照原计划回到楚地,经营他的王国……那倒也不是坏事。“

陈平走了一段,发现不疑没跟上来,又喊道:”快过来帮忙!反正那边你也没法拦阻。“

不疑唉声叹气地追上去了。

那一日张良果然着乐工的盛装在城门上弹剑而歌,唱的是幽幽绵绵的楚地的歌谣,用的是古语,即使在楚军这边也很少有人能听懂。晚上造饭的时候,韩信与他这些心腹们共围一堆篝火,大家只看着韩将军格外沉默,火光映红了他的脸。

想不到,张良与他交心最深的一次,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在两军阵前。他已经深深地知道了他的情意,可是今日才第一次同样深地知道了他的愿望。

士兵和将领们不分你我地传着一壶酒,酒过三巡,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已围着火传过了整整数圈。韩信忽然唱道: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掌管凡人命运的神啊,你如何地推开了滚滚的黑云,以冻雨洗净人间的尘埃。

让我随你而去吧。随你追求永恒。

士兵们倒有他们自己的歌儿: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巍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围着篝火,和着节拍,极有节奏地鼓着掌。子夜,今年的新雪落了下来,一夜大寒。士兵们冻得哆哆嗦嗦,哀声一片,间或辱骂对面的施展妖术的孽障。他们没有能抵御这严寒的衣物,唯有把浑身上下的所有东西都裹在身上,然后更加激昂地唱起歌来:君王高高的宫殿,算什么!百姓的劳苦,算什么!啊呀呀,遥远的,无尽的疆土啊……无尽的疆土。

实在是一场好大雪。清晨,韩信戴上盔甲走出营帐,略略在雪中跋涉着巡视了半圈,身上就已经落满了雪花,盔甲上也净是白霜,鼻子和脸都冻得红通通的,在雪地里呵气搓搓手,扭头道:”拔营!我们回家。”

===================== 煤煤的矿场。大家吃好喝好! 邮箱:[email protected]